原创 中国男篮,真的要归化球员了?野球帝聊聊个人看法,我有一些担忧??
关于“中国男篮该不该用归化球员?”关于这个话题,迪哥写过好几次了。
随着欧锦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归化球员在各队都发挥了可见的作用,这让中国男篮的归化再次被广泛讨论。
杨毅老师说,“我们篮协一直在认真考虑使用归化球员,包括归化球员。随着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班子的变动,局长高志丹成为新局长。19年FIBA世界杯的时候,高主任带队申请,所以对篮球特别重视,现在准备上报审批。”
也就是说真的有可能提上日程。如果明年的世界杯出现一个非华裔的运动员,不要惊讶。
至于“是”还是“不是”的问题,我想无论在什么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在我们做之前,我们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竞技体育是不确定的。
归化被讨论的如此热烈,一定也是因为它的利弊。无论迪哥和他的兄弟们说一千个同意还是一万个不同意,都不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因为决定权在最高层,在体育总局。
但是,我们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
不一定要用归化,但是有自己的理由。
所以重点是,我们使用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点应该是清楚的。成年人做的很多决定都是有一定目的的。
就近期目标而言,中国男篮是利用归化不再拿亚洲第八,还是在2023年男篮世界杯上成为亚洲最好的球队?
如果单纯追求短期成绩,就应该大方地归化。归化真的很厉害,能给球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既然是归化,你承认你做不到,那就不要再想那么多条条框框,而是真正去执行。驯化并不丢人,因为这是世界篮球界的常态。比希腊好,也用驯化。
以亚洲篮球为例,乔丹的塔克,韩国的罗健儿,巴林的奇斯姆,哈萨克斯坦的克莱门斯,印尼的博尔登。黎巴嫩的王高和菲律宾的克拉克森。
所以在很多专家看来,别人都在用,你不用,很容易吃亏。
这话有几分道理。篮球不像足球,如果你真的有一个很强的球员来驱动,它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
中国男篮如果能归化到有持球能力的锋线,就不会是亚洲第八,这是事实。我们有机会获得巴黎奥运会的门票也是事实。
但是,我会担心。
篮球的归化是所有项目中最大的限制。只有一个球员能上场,那就是剩下的11个球员全靠自己国家的实力。归化之后,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本土篮球的发展。
驯化是捷径,谁都想走。但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捷径可走。速成课就是忽悠急于求成的人,任何学霸都辛苦了。
这样才能标本兼治。虽然标本兼治很难,但是一定要认清问题。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件真实的事。昨天一个小粉丝问我这个:
“迪哥,有什么办法能让我的射击在短时间内准确无误?”
我的回答是,没有。
以小见大,无论是足球还是篮球,都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运动。它需要一代又一代选手的不断进步和大量从事这项运动的人作为其基础。
驯化,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归化,真的能进奥运会吗?
作为领导,你需要做出成绩,竞技体育用成绩说话,所以尝试是有可能的。
但是最核心的一点,我觉得还是要认清现实,解决现实问题。
被驯化的玩家不应该变得依赖。
如果一个兄弟,像我一样,从亚洲杯看到了欧锦赛,冲击会非常强烈:
“美欧球队的差距不是一个归化球员能解决的。”
差距在哪里?都是差距。
所以,我很担心,到明年世界杯的时候,我们会有归化球员,但结果是,我们打不过别人,去不了巴黎。
在反思问题的时候,会不会有很多人把问题归结为:“这个驯化太好吃了,我们要改。”然后,我就陷入了这样一个无限循环.就好像国足输了,总有太多人喜欢问教练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问题:
当我们的U系列,比如U18男篮打不过韩国的时候,会不会有人认为我们在青年阶段找归化就能解决问题?
无论什么行业,什么阶段,大家都喜欢走捷径。比如屏幕前的你,可能也想找个富婆,直接走向人生巅峰。
但事实是,没那么简单,而且经常给你泼冷水。
我还要告诉你一个事实,中国女篮U18在过去的12场比赛中11次夺得亚洲杯冠军。今年,它大比分输给了台湾省和日本。
这绝对不是意外。
无论是男篮还是女篮,我们在选材、训练方式、梯队建设、联赛规则和水平上都存在问题。
我们的孩子真的有机会玩更多的游戏,接受更专业的训练吗?
如果非要做个选择题,A是中国男篮的归化球员,B是中国男篮宣布从塞尔维亚引进100名基层教练。
我无疑会闭着眼睛选B,但有些人不这么认为。因为青训很枯燥,需要人力物力,需要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短时间内无法出成果。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
所以,我最后想说的是:“归化没问题,但我建议务实一点,了解基本概念。”
如果有一天,国际篮联改变了规则,驯化的浪潮真的消退了,我们就知道谁在裸泳了。
责任编辑: